华夏基金高管薪酬 华夏基金高级副总裁

智创体育 2024-09-19 08:31 1

华夏基金排名

1、华夏基金(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部) 孙振峰先生,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基金助理、银河竞争优势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2009年7月16日至2011年11月1日期间)、银河蓝筹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

华夏基金高管薪酬 华夏基金高级副总裁华夏基金高管薪酬 华夏基金高级副总裁


华夏基金高管薪酬 华夏基金高级副总裁


2、嘉实基金(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部) 赵学军,男,汉族,毕业于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现任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委。

3、南方基金(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部深圳) 高良玉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965年-)安徽安庆枞阳人,经济学硕士,经济师。曾在银行金融管理司股票处工作,1993年至1997年任发行部副处长,1998年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

4、易方达基金(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部广州) 马骏(易方达基金副总)2013年7月12日,易方达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提拔公司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兼管理部马骏为公司副。

5、博时基金(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部深圳) 江向阳(博时基金)江向阳,男,经济学博士,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6、广发基金(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部广州) 冯永欢经济学硕士,持有证券业执业资格证书,2008年2月起任广发策略优选混合基金的基金,2012年6月起任广发消费品精选股票基金的基金。

7、大成基金(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部深圳) 钟鸣远,经济学硕士。现任博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开发银行深圳分行资金部职员,联合证券固定收益部投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固定收益部研究员。

8、银华基金(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部) 杨长清(银华基金)杨长清2003年2月加盟银华,历任市场营销部、产品开发部执行主管、研究部研究员及投资管理部基金助理、基金。

9、华安基金(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部上海) 韩方河,男,华安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并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组建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作130亿元的资产。

10、工银瑞信(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部) 张翎(工银瑞信核心价值股票型基金)张翎先生,1975年生,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获硕士学位。1997年4月至1998年9月,任职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项目。

华夏基金范勇宏都获得过什么奖?

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中文网站——《机构投资者在线》评选了“大中华区2011年度金融行业高管奖”,华夏基金范勇宏蝉联奖项“高管钻石奖”。评奖委员会表示,“在范勇宏的带领下,华夏基金发展势头迅猛,连续五年蝉联基金管理行业名”。

《机构投资者》杂志总部在美国纽约,成立40多年,是全球性资产管理行业杂志,在华尔街和其他世界金融中心享有盛誉。这是《机构投资者》第二次举办该评奖活动,也是范勇宏第二次获得该奖项。

华夏基金还可靠吗?

没必要,嘉实的就好到哪里去?都不多的,华夏的要比嘉实的好,关键你货基和债基无所谓的,因为都是低风险的,不是很重要,主要对股票基金,这也不是的,一个好基金关键还是要看公司的强大投研团队,并不是看一个基金就完事了,看人是看不住的,因为基金跳槽很平凡,你有保证每一次跟牢吗,还有大多数基金跳槽到私募基金,你买得起私募基金吗,起点最起码100万,所以不要过分迷恋基金

还有你的华夏300是指数基金,基金关系不大,指数基金谁做都一样

基金公司的投资是团队决策的,不是少了一两个就不行了,还是要看之后的业绩表现,况且华夏基金目前还是行业中的老大。

我觉得基金管理团队里面比较成熟的应该算鹏华吧,周围朋友都听的。他们算是一直比较稳定而且也有创新的一支队伍,可以考虑的。

一个基金一年的净利润率能达到百分之多少

统计显示,即使是业内位居领军地位的南方基金,其去年净利润为1.5亿元,管理费收入为4.2亿元,净利润率(设其管理费收入和主营业务收入接近,下同)约35%。 但这一水平只能算中间水平,同样位居十大基金公司之列的华夏基金,其2006年净利润仅8039万元,而其管理费收入达3.5亿元,净利润率仅23%。博时基金净利润1.55亿元,管理费收入3.56亿元,净利润率达42%。 博时和华夏的利润率异达19%。 同等规模基金,为何不同公司净利润率距如此之大? 利润消耗途径 "基金公司的收入结构是,投资总监以上的高层收入很高,但下面的员工收入很低。实际上就是考察可替代性,如果这个人的可替代性强,那么收入就会相对很低。"某基金规模位居业内前三分之一水平的基金公司人士说。 上述人士所在公司属于中外合资基金,由外资聘请。据其介绍,其公司收入是数百万级别的,但"具体数字不得而知"。 这并非的,业内盛传,某合资金公司一年总收入甚至达到3000万元,但这一数字并非全为薪酬,而是体现为加入各项补贴等之后的总收入。 这家公司对员工的豪爽同样在业内"闻名"。业内传言,其年末会设立各种奖项奖励员工,奖金甚至会达到百万级别。 员工高收入成为这些基金公司利润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消耗利润的另一原因是高昂的经营成本。 "一些合资基金公司员工会有轮流出国'深造'的机会,甚至开会也选择去国外,名义上是到大股东那里'取经',实际上很难脱离借机出国旅游嫌疑。"业内人士说。 这种阔绰并非大基金才有。某管理资产规模去年不到百亿的合资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其公司人员收入水平相对业内水平而言并不高,但常有出国或者到开会的机会。这家公司去年的费用是利润的两倍,净利润为亏损数千万。 这都是基金业内的豪门盛宴,与之相比的是一些基金公司的"寒酸"。 中海基金2006年管理费收入为857万元,但净利润却达585.72万元。华富基金2006年管理费收入仅380万元,但净利润却达811.68万元。 "净利润高于管理费,这应是基金公司本身有部分投资收益弥补了费用支出。"业内人士分析。 在挣扎求存阶段和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基金公司之间,成本支出异由此凸显。 股权分散的利与弊 "基金公司之间利润异悬殊,归根到底在于大股东对于基金公司的控制力。"一家基金公司高层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认为,大股东和管理层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大股东强势,则肯定会着力提高利润率,但如果管理层强势,则管理层会更倾向于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和收入。 以某两家基金公司为例,它们规模接近,而且同属某券商,但这家券商对于两家基金公司却是一参一控。 据记者了解,被券商控股的基金公司研究员总收入仅券商参股基金公司同行的二分之一。 而年报显示,这家券商控股的基金公司净利润率为44%,而参股的基金公司净利润率则仅为21%。 "一直以来监管部门都希望基金公司股东之间能形成制衡,从而避免基金公司为大股东输送利益,这就使基金行业内普遍形成强势管理层状况。"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强势管理层虽然避免大股东控制,但同样存在缺陷。 "高管给自己制定高额薪酬以及派发高额奖金是弊端之一,另一个弊端则是高管涉足老鼠仓的概率增加。"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证监局该不该辞职

发行部监管一处处长段涛近期已经从离职,履新中德证券。段涛2002年进入,在上述关键岗位上任职多年。他的离开也是近期处级以上干部“下海”的最新注脚。

段涛完整经历了发行制度从通道制向保荐制转变,以及保荐制度十年发展的整个过程。他所在的监管一处负责主板和中小板IPO的非财务审核,多涉及法律合规问题。从事IPO业务的投行人士评价其是“素质过硬的专业型干部”,“沟通效率高”。

处级以上监管干部由于其专业能力和对行政审批体系的熟悉程度,向来是被监管机构“挖角”时青睐的对象。中德证券是德意志银行与山西证券的合资投行,成立以来市场表现较为一般,即使在合资投行中间也并不十分起眼。段涛的到来因此被寄予厚望。

财新记者获悉,与段涛一起新近到中德证券的还有另两位来自的前监管干部。他们到岗后将负责公司的合规事务。有消息称段涛未来将接任中德证券的副总裁,这一任命尚未在公司内宣布。

除了段涛之外,处级以上干部“下海”现象颇为普遍。

近日,原机构部创新处负责人罗登攀已经离开中信并购基金,赴任大成基金。罗登攀曾任毕马威法律诉讼部资深咨询师、金融部资深咨询师;SLCG证券诉讼和咨询公司合伙人。罗曾任规划委专家顾问委员、是从海外引入人才的“”的专家。原部副主任汤晓东,也是近年的“”中引入职务的一位专业人士,于今年8月份,出任华夏基金督察长。原上海证监局官员陶耿,今年3月份出任光大保德信。

多个消息来源告诉财新记者,这些干部的离职与在人才流出问题上的新动作有一定关联。从明年开始,离职后到被监管对象任职的将严格执行三年规避期,督察长、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等特殊情况也可能一般化处理。

过去,虽然这种情况有任职规避期,即干部离职后三年内,一般离职后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机构任职;但是存在特例,合规总监、督察长、首席风险官这些职务不受限制,离职后经过批准可以担任督察长、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等职务。另外,内部也有严格制度,规范离职人员到原单位办理公务,坚持公私分明、按章办事。

曾对上述特例作出过解释:合规监管和风险管理不是经营性业务,甚至也不是一般公司决策层管理性业务。所以根据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实际情况,监管干部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担任督导公司规范运作类岗位的工作,对提升这些机构合规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有明显作用。

从实际情况看,处级以上干部离职后通过督察长职位这个“特殊通道”,更快履新被监管对象高管的情况十分普遍,尤其以公募基金行业最为突出。2013年实施的新《基金法》,专门用一个法条要求离职后在被监管机构任职的,应遵守《中华法》的期限要求。

在成熟市场,监管部门与市场机构间人才双向流动十分普遍。原郭树清也曾提出过双向流动,大张旗鼓地面向市场人才,包括几个主要交易所的副。但是在机关层面,由于受限于既有体制,引进人才的薪酬激励和晋升仍然存在障碍。这些努力也未能改变监管干部单向“下海”的局面。

不断下放权力和透明化的行政审批改革,也在促使一些监管干部倾向于更早“下海”。“现在不走,未来‘身价’只能是越来越缩水。”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说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v18476291909@163.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